名人故事《中国历史人物之高适》

发布时间: 2023-12-04

12月3日,市博物馆博学堂开展了一场以中国历史人物——高适为主要内容的教育课程,20多名学生参与此次活动。

讲师简介:郑若兮,湖北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学生。曾获得上饶市“红色故事”征文比赛二等奖、历史文化学院廉政主题粉笔字大赛三等奖、“三字一报”钢笔字比赛二等奖、“书写盛世长安,探寻青春万里”主题书法比赛二等奖等。

656d48b88e0b5.png

志愿者讲师郑若兮以长安三万里中的片段视频引出课程的主要人物高适。高适是贵族出身,本应一生顺遂,但为什么前期穷困潦倒,靠求乞度日,又为什么后期崛起,一路升迁,直到封侯?

作家简介:高适,字达夫,安东都护高侃之孙,唐朝中期名臣。高适入仕后曾任刑部侍郎,与岑参、王昌龄、王之涣合称“边塞四诗人”。其诗笔力雄健,气势奔放,洋溢着盛唐时期所特有的奋发进取、蓬勃向上的时代精神。

656d493e33abf.jpg

青年时期沉淀自我 以待时机

高适出身将门,从小习文尚武,其祖父高侃系一代名将,为朝廷立下过赫赫战功,但到他父亲时家道中落。年仅20岁的高适带着满腔抱负来到京城,意气风发却欲投无门,他看到长安城的士家子弟,骑骏马挥金鞭,流连美人处,出手斗金,而自己却苦苦读书。由于门第没落,无人引荐,失意的高适决定重返宋城,韬光养晦,以待时机。


中年时期边塞游历 佳作频出

731年至734年,高适北游燕赵,先后欲投当地节度使幕府从戎。虽未得赏识,但边塞壮丽的风物开启了他的灵感,写下了大量的边塞诗,作有《塞上》《蓟门五首》《燕歌行》等诗。


晚年时期终于成名 封侯而终

46岁时中第,同年任凉州河西哥舒翰幕府掌书记;52岁时高适一路晋升,左拾遗、监察御史、淮南节度使;61岁时封为渤海县侯,成为大唐时期唯一凭军功封侯的诗人。

656d494b67ba7.jpg

纵观其一生诗作,以《别董大》和《燕歌行》最为出名。

董大是高适好友,是位琴师,747年房琯被贬官出朝,作为门下客的董大也不得不离开长安另谋生路。高适为人豪爽,特意赶去送别,写出了著名的《别董大》一诗:

千里黄云白日曛,

北风吹雁雪纷纷。

莫愁前路无知己,

天下谁人不识君?


作品勾勒了送别时晦暗寒冷的愁人景色,既表露出作者对友人远行的依依惜别之情,也展现出豪迈豁达的胸襟。

而《燕歌行》不仅是高适的“第一大篇”,而且是整个唐代边塞诗的杰作,千古传诵,良非偶然。

“山川萧条极边土,胡骑凭陵杂风雨”“大漠穷秋塞草腓,孤城落日斗兵稀”既描写边塞黄昏时衰草连天、孤城落日的景象,又真实反映边塞军中生活,展现民族矛盾和人民苦难。“战士军前半死生,美人帐下犹歌舞”更是对不恤士兵的将领贪图享乐进行讽刺。诗作的主旋律是对士兵们的慷慨赴边的爱国情怀、英勇无畏的精神和对国家利益的忠诚态度给予高度赞扬。

656d4957cdafc.jpg

在最后的总结阶段,学生纷纷表示,在日常的学习生活中,我们要多读好书充实自己;遇到困难时不轻言放弃,始终坚持理想;要善于反思自己,直面缺点并加以改正,相信终有一天,我们梦想之花也会绽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