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学堂名人故事——朱熹

发布时间: 2023-12-25

12月24日,市博物馆博学堂名人故事课堂围绕宋朝理学家朱熹而展开,30余名学生参加了此次活动。

讲师简介:谭希晔文,湖北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学生。曾担任读书大讲堂主讲人、社团行动部长,积极参与暑期社会实践、志愿服务活动。

65893e840f7b6.jpg 

志愿者讲师谭希晔文以朱熹的《春日》《劝学诗》等诗歌导入,介绍了朱熹这位儒家大师的生平概况。

关于朱熹的后世评价有褒有贬,他到底是什么样的人呢?

朱熹(1130年~1200年),字元晦,一字仲晦,号晦庵,又号紫阳。南宋时期理学家、哲学家、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诗人,被尊称为朱子,是继孔子、孟子后最杰出的儒学大师。

 65893e94b5d8c.jpg

1130年,朱熹出生于福建。五岁时就能读懂《孝经》。

1148年,考中进士的朱熹曾在江西等地任职,以清正有为著称。为官期间,朱熹看透了官场丑恶的作为,毅然辞官。

1158年,朱熹重新求师,拜李侗为师,承袭“洛学”正统,奠定了朱熹以后学说的基础。

1163年,朱熹上书皇帝要反对议和,力主抗金。但未被采纳,后朱熹主要进行教育和著述活动。

1169-1194年,朱熹从全新角度独创“中和新说”,修复白鹿洞书院,并订立《白鹿洞书院教规》,扩建岳麓书院,亲自授课改民风。

1196年底,党禁发生,朱熹被斥为“伪学魁首”,遭罢职。

1200年,朱熹悲愤含冤而逝,享年七十一岁,赠谥号“文”。

 65893e9f20d3e.jpg

在南宋儒学学派学术研究中发生了两件重要事件——鹅湖之会与朱张会讲,朱熹作为主要参与者,就儒家传统教化哲学观点与张栻、二陆兄弟进行激烈的辩论和交流。

鹅湖之会

朱熹认为“合天地万物而言,只是一个理”,而陆九渊认为“心”才是世界的根本。二人分属南宋时期唯心主义理学内部的两个不同学派,由于观点不同,两家在学术问题上进行了长期的争辩。

宋孝宗淳熙二年(1175年),为调和朱陆之分歧,由吕祖谦发起,邀请了朱熹和陆九渊、陆九龄兄弟共四五人在信州鹅湖寺(今江西铅山县境内)集会,讨论的主要问题是“为学之方”。二人谁也没有辩过谁,不欢而散,此后二人均检讨自身不足,努力学习对方长处。

朱张会讲

与朱熹渊源颇深的另一位人物是张栻。张栻自成一派,号称湖湘学派,朱熹对他早有敬仰之心。二人进行了一次中国学术史、教育史上最著名的会讲——朱张会讲,开创了会讲之先河。朱、张会于岳麓书院,从各地赶来听者达数千人。在岳麓书院讲堂,朱熹手书“忠孝廉节”四个大字,后被书院奉为校训。后人论及此事,均称道不已。

65893ec290dac.jpg 

与郑樵的“君子之交”

朱熹与郑樵的“君子之交”也成就了中国历史上的一段佳话。朱熹前往夹漈草堂拜访郑樵,生活拮据的郑樵以白盐、白姜、荞头和白豆腐招待客人。朱熹并不认为这是怠慢,向书童解释道:盐产自海里,白姜、荞头、白豆腐产自山里,这是“山珍海味”的高规格。

人生贵相知。朱熹与郑樵之间有太多的共同语言。一样的博学多才,相似的理想抱负,共同的诗歌爱好,使他们在诗书酬和中一见如故。史学大家郑樵以“山珍海味”宴请大儒朱熹的故事也由此传开。

最后,谭老师带领大家学习了《观书有感》,教育学生要始终保持思想的活跃与进步,要不断探求真理,获得新知,追求更高层次、更深入的学习。学生纷纷表示:要以“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的理念和态度进行学习,既要打牢扎实基础,又要及时更新知识。